别的都不感兴趣,唯独克虏伯的大炮技术让他魂牵梦绕。
哪怕来欧期间,差点在“大贝尔塔”炮下送命,对其仍是十分痴迷,
其实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巴黎大炮”,与大贝尔塔这种榴弹炮不同,巴黎大炮是当时世界上射程最远的火炮。
每一发炮弹价格高昂,都要花费一万马克,是同期法国305口径火炮价格的四倍。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种大炮就像后来出现的弹道导弹,认为它虽然不适于攻击战术目标,但能攻击敌军后方的战略目标,因此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如果德军部署更多的“巴黎大炮”,也许能对法国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
但仔细想想,其实也不靠谱。
在那个没有精确制导的年代,这些大炮没有任何制导设备,弹丸只能随机落在巴黎城内任何一个地方,根本谈不上打击所谓的战略目标,而击中教堂这样的目标,只会引起国际舆论的谴责,带来相反的效果。
之所以能打中程诺所在的基地,就是因为德侨将每发炮弹的爆炸位置告诉一位间谍,后者用电话将情报传到边界。
然后再由另外一名间谍送出法国,紧接着有人用电报方式将情报送到德军最高司令部,全过程约耗费数个小时。
每打完一发弹后,都要对炮身轴线进行修正,以保持射击精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