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政府发号施令,美国高等教育界自发组织起来,于1917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院长威廉·麦克来伦的发起下成立了“校际信息局”,用以“协助政府招募有志于从军的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并将他们安排到恰当的位置上各施所长”。
而程诺的母校哈佛啊大学则成立了军事委员会,以“组织和协调哈佛大学备战计划的一切活动”,确保“哈佛大学的所有设施都能被充分地用以支持战争”,表示我校很清楚应如何为政府提供帮助,将竭尽全力来满足政府的需要。
在一片群起响应的主战氛围中,反对战争的个人或组织均有可能被扣上“叛徒”或“美奸”的帽子。
在数百所高校化学实验室里,教授们响应号召,在政府指导下开展研究。”
至1918年6月,战争部正式组建了“化学战部队”,下设七大部门,其中的“研究部”设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利坚大学。该大学拥有当时全美最大的化学武器实验室,至今仍被视为美国化学武器的摇篮。
化学武器研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最大的政府性研究项目,规模空前。有学者估计,美国在该项目中共动员了至少1900名科学家。也有学者认为,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人数不止于此,可能多达约5500人。
这样看来,如果不是程诺开挂,仅仅是他带领百人团队,就想研究化学武器,与美国相比,实在是不够看。
但工业之事,不可能所有技术攻关都交给程诺一人,这也是程诺赴欧的重要原因。
技术、人才、设备等问题,都需要抓住一战的小尾巴,尽快取得突破。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吧文学;https://www.guigushi5.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