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陈仲甫、李大钊等人也开始跟着在《新青年》上宣传化学肥料的好处,顺便向大家宣传赛先生的种种好处。

        而辜鸿明为首的保守派,则在宣传化学肥料优点的同时,着重强调了要抵制洋货,保全国家农业要素,也引起了社会上的重大反响。

        几股力下去,彻底引发了众人对于化学肥料的讨论热潮,在各自的观点里构思着中国化工业和农业的未来。

        当然,声音多了,腔调也就复杂了。

        参与论争的主体多元,持论的视角各有不同。在论争中登场的各方人士立场不一,背后的诉求也有不同。

        洋商声称运销化学肥料的目的是“期中国农民藉此优良肥料以增加生产,求经济上之充裕而民生问题亦得因之早日解决”,对于化学肥料的好处与功效不遗余力广告宣传,刻意忽视中洋区别,甚至隐隐有宣传洋货更优的念头。

        然而其最终目的不过是扩大洋化肥的销量,追求利润,不顾国内现状。

        商会、国货维持会对化学肥料大加推崇之余,出于忧国忧民之深情,亦有“国产之销途锐减”的计较,担忧洋货冲击后的后果,难以遏制。

        在农学界的部分学者认为,在中国肥料缺乏的现在,我们对于化学肥料的使用,在有利无弊的范围以内,不独不必争论是否应该是国货,知足要大力提倡施用化学肥料即可。

        一时间众说纷纭,说什么的都有,不过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支持农业施肥用化学肥料。

        身在风暴中心程诺则像是一个没事人一样,自顾自收拾着东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