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新青年》的同人编辑,刘半农刚刚一直在听,如今听到这文章的内容,忍不住拍掌称快:“尤其是这一句‘盖革命恒为暴力之结果,暴力实为革命之造因’,说的不仅是当下,还有我们的未来!”
李大钊谦虚道:“文章虽然是我写的,但内容是大家想出来的,尤其是致远,从上海一回来就去找我聊天,他的话让我很受启发,尤其是枪杆子和笔杆子理论,更是让我如同醍醐灌顶一般。
加之今日种种之事,便有了这些语句。”
陈仲浦似乎想到了什么,把文章扣在桌面上询问道:“致远,我记得前阵日子你说要组建校工护卫队,最近情况怎么样,进展顺利吗?”
程诺没想到对方直接问起这茬,不过在座的人基本上知根知底,也没有什么隐瞒的必要,便说道:“人已经招的差不多了,不过都是农民出身,加上这场水灾,身体素质普遍较低,正在恢复性训练中。
不过我们这支护卫队规模并不大,寻常马帮的人数就跟我们这支差不多了,想靠着他们做点别的,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说句不好听的,搁外面枪一响,这些人不撒腿就跑,已经算不错的了。”
听到这里,陈仲浦感到有些可惜:“我听说北方毛熊那里,中国人任辅臣率领1500余名华工参与了红/军,编为‘中国团’,听说作战骁勇,让那些斯拉夫人说起来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作为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任辅臣在旅俄华工中建立第一支华工红/军队伍。自该队伍诞生之初,这支队伍便率领中国团转战在东方战线的几个战场上,活跃在乌拉尔山脉附近。
一路上摧毁了数倍于己的敌人进攻,并乘胜追击,一直推进到上都拉,受到当时苏/维/埃中央的表扬和嘉奖,队伍名字也被嘉奖为“红鹰团”,后来听命于苏俄首批五位元帅之一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的队伍。
而这位元帅,后来更是指导了我们发动南昌/起/义,掀起了我们近代史的新篇章。
可惜在后面任辅臣担任乌拉尔维亚战场左翼总指挥时,因为敌众我寡,加之被当地富农告密,不幸在维亚火车站战斗中壮烈牺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