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想到后续的历史发展后,这点忧虑又被程诺暂时给压制住:“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和平需要流血,不过依我看,虽然南方浩浩荡荡,各地军阀表示支持,实际上大家都是心怀鬼胎。

        让他们吆喝两句还可以,真要他们拼了命去去支持南方,我看这事不见得有多大,不把好处吃到嘴里,是不会轻易改口。”

        众人一听,哪能不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不免有些悲观,气氛一时间凝重起来。

        程诺见情况不对,赶紧出声,想着把话题岔开:“守常,我看你手里的笔一直没停,在写什么好文章呢,不妨拿出来让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谈不上,互相交流还是可以的,刚好你问的时候,我把这篇文章给写了出来,大家看一看吧。”李大钊起身把笔放下,将稿纸拿起来吹干上面的墨汁,走到人群中间交给大家。

        陈仲浦接过稿子,没着急看文章,而是先问了一句:“题目有了吗?”

        “有了,名字就叫做《暴力与政治》,择日就准备发表在报刊上。”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李大钊斜靠在桌子边介绍道。

        “这个题目好啊,非常应景。”陈仲浦一边笑着,一边把稿子距离眼睛近一点,在众人的注视下开始朗读起来:

        “愚当执笔而欲有所论列,有一问题,首先回旋于脑际而不能不举以自叩者,即在今日之象,吾侪尚有国家与政治之可言否也?自来学者之释国家……”

        在朗读过程中,众人不时停顿下来,对于某句话还要讨论一番,看看见解是否足够深刻,是否具有实践意义,会不会有歧义等等。

        不得不说是李大钊先生,这篇文章虽然是在众人的讨论下完成的,但内容高屋建瓴,令人意味深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