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办学社,自然是少不了资金的支持。
不过掏钱这种“庸俗之事”,有的是办法解决,一众政、商、学及新闻界大老站在后面背书,多的是人前来挥舞支票。
当然钱也不能当人白拿,做生意的肯定不愿意被当做冤大头,于是在普通社员外另设一项永久特别社员身份,专门给这些商人用来撑脸面,不用你名气地位大,只要捐献的钱多钱够就可以加入进来。
“陈迎来,国币二千元。”
“施光铭,国币二千元。”
“蔡德燥,国币一千元。”
......
“曹汝林,国币二百元。”
......
人和人终究是有些区别的,就像后世的芭莎慈善晚会,有的目的很干脆,就是为了慈善,有的则比较复杂,把这当成了名利场,做成了生意。
“你说这姓曹的不是交通银行总经理吗,还当过外交次长,怎么一到正事就抠抠索索,看那身穿着可不像没钱人啊,才国币二百元,还不够我一顿下午茶。”
“瞧你这话说的,你管人家挣了多少钱呢,挣再多也是他自己的,爱捐多少捐多少,旁人管得着吗?只要捐了我就敬重他一分,不过话说回来,你吃的是龙肝凤髓啊,能吃二百元,再说你捐了多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