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三端了个簸箕出来,上面铺着一层纱布,把湿粉舀出来放在纱布上,再均匀的摊开。

        江六感慨:姜还是老的辣,这些都是他奶自个儿想出来的,但和寻百味里的工作人员操作步骤一模一样。

        祖孙俩同时回头:“小六你起来啦。”

        江六笑了笑,也跟着一起弄,两大筐的蕉芋头,洗出来了一簸箕的粉,不到三十斤。

        江小三不解:“那这出的粉到底算不算多啊?”

        一家人忙活了整整一天,又是上山挖芋头,又是磨粉,换水都换了三次,结果就这么二十来斤,听起来似乎不太划算啊?

        “当然多啊,这可是纯干粉,你懂个啥?一边儿去。”这账江小三算不来,江老太可心里如明镜似的。

        据大孙子江余辉所说,那蕉芋疙瘩一挖就是一大坨,他们挖了两背篓也才小小的几株,这产量是真的可怕。

        虽说洗粉是麻烦了些,但蕉芋是山上自然生长的,这可是白得的!能出二十多斤粉已经在老太太意料之外了。

        那蕉芋凉粉她做了满满一锅,才用了多少粉?就三勺湿粉而已!

        田云花从灶房里出来,把毛手毛脚的儿子赶走,让他去把菜装到板车上,吃过饭就早点出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