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卡尔会看不下去。

        不管是从友情,还是品格来说,那一刻施魏因施泰格感到自惭,也感到愧疚和自责。

        如果不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卡尔就不会愤而出手了,本来就不该是他担当这些的,施魏因施泰格想。

        客观来说,拉姆更年轻,是更好的领导者,在场上的实力也是一流球员,无平替的强势,和他相比的话,巴拉克注定是要失败的,除非他能一夜回到20岁,或自己主动投诚,降一级待在队里。

        但巴拉克那种猛虎一样的性格,要让他好端端的在职业生涯最后的巅峰期里比人低一头,那才是不可忍受的吧。

        而且他对拜仁也没有那么深厚的感情,双方各有需求罢了,不然他也不会想在世界杯后转会切尔西了。尽管续约留了下来,但一边是绝不会出走的拉姆,另一边是随时会走的巴拉克,大家会选择谁,这是不言而喻的事。

        这和他们俩谁好谁坏没关系,纯粹是球队里的新老交替。

        施魏因施泰格看得明白,尽管他对巴拉克的态度依然算是如同往常——他情商高,不管是从感性还是理性角度都喜欢事情轻拿轻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做事开心些,不喜欢太极端——但他还是看得明白,这是一场不开打就已分出胜负的对局,施魏因施泰格只希望双方都不要伤得太严重。

        哪怕是拉姆希望当队长上位,施魏因施泰格也还是希望巴拉克的降格或出走是和缓的,他不是希望巴拉克投降,而是希望对方能最小化损失。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嘛,何苦非要扯个难看,能体面地退出也是一种智慧——体面地走才能体面地回,人生还很长,没必要抓着职业生涯的几年不放。

        波多尔斯基和巴拉克吵起来那次他感觉不妙得要命,事后和波多尔斯基着着急急地抱怨他不要当出头鸟。

        施魏因施泰格不想说波多尔斯基是在替拉姆冲锋陷阵,但这是事实。

        而波多尔斯基问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