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出能维持不育系雄蕊退化性状的保持系,用以新一轮制种;而筛选出的高产量、高抗性的杂交品类,则需要定向繁殖育种,用于粮食生产。

        三系杂交的原理,其实就是自然去雄。

        改变水稻自花授粉的短板,降低杂交的人工成本。

        但这一技术的缺陷,就是农民再不能自主育种。

        杂交水稻同后世许多作物一样,性状只维持一代,来年再种就需要重新购买种子。

        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农业要讲“种业振兴”。

        作为粮食的根本,种子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粮食产量和质量。

        在现代,种源控制和杂交技术已经成为粮食领域的垄断。

        袁老杂交稻出来之前,水稻、玉米、大豆、蔬菜等诸多粮蔬作物的优质种源,都掌握在欧美大国手里,一度中国近90%的种子市场被美国垄断。

        大宁这个时代,种质资源战打得虽不至于那么激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