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簇“野败”,来头还不小。

        它是大名鼎鼎的占城稻的自然“野败”。

        自宋代中原引入占城稻,在各地种植已有近四百年。

        占城稻以其早熟、耐寒、适应性强,不挑生长环境,在长江中下游大面积推广。

        占城稻早熟,自种到收只需五十多天的周期。

        与本土“晚稻”刚好配合成为双季稻,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但随着占城稻的本土化,它原本的性状也逐渐退化。

        李玉的使命,也包括重新搜罗占城良种,正因如此,他这才因缘际会发现这片差点被老农扒光的“稗稻”。

        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扩繁,以及大量的配种和筛选。

        从大宁数量庞大的自然种里,选出合适的父本,同雄性不育系母本杂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