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婆并没有注意到女孩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性格和称呼,无暇自顾的她下意识就挖出了十二年前的记忆,哆哆嗦嗦述之于口。
她说:“十二年前,方乌县银水乡发了洪灾,我去那里…想找些婴尸。”
一九八九年七月,特大暴雨连下了五天五夜,纵穿方乌县而过的母亲河银江水位激涨,江边堤坝被冲垮,洪灾汹涌而来,淹没了周围一片地势较为低矮的乡里,其中最靠近江边的银水乡受灾最严重,死伤无数。
彼时的救援工作没什么重型机械支持,大多依赖人力。除了政.府派遣的救援团队外,还有一群民间自发组织的志愿救援队奔赴现场,里面就混入了荣婆。
她以后勤的身份混入其中,就是为了趁着灾乱人杂之时,悄悄捎几副婴尸回去炼制成古曼童。
当时数不清的人被洪水卷走,房屋倾塌,田野漫洪,有那么几个孩童、婴儿失踪不见简直再正常不过。
刚来几天,荣婆果然借着机会寻到了两副尸体,一一卦算了一番,都是能给人涨运的好苗子。本打算就此收手,没曾想在离开前一天又让她找着了一具婴尸。
那婴儿被洪水冲到了地势稍高的小坡上,倚靠在一颗烂根的槐树下,相比于其他被水泡得稀烂、肿胀的尸体而言漂亮了不少。
也许是被泥水冲刷过,水渍干透后婴儿的皮肤上仍残留了一块一块的土痕,像个小泥人一般。荣婆自然不会放过送到嘴里的肉,当场又开始进行一番卦测推算,惊觉它的运势比之前面两具更强得多,便顺势将它也收下,还按照地名的谐音取名为“方茵”。
后面的事青涿也知道了,就是荣婆以三万的高价把方茵卖出,书店面临转让的余民光四处借钱将其买下。三年后,余盈水刚出生时,正值春风得意的余民光见到女儿那非比寻常的一双眼,以及和古曼童一模一样的泪痣,心里生出疑窦,又把荣婆请了来。
荣婆又是做法,又是卜卦,最后得出了这女娃是方茵投生的结果。当时她与余家人还希冀着方茵能再加把劲、给余民光的生意推往更高的位置,便取了“余盈水”这个名字。正好,这也是她家乡“银水乡”的谐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