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曾经在京味的年夜菜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四凉菜,现在正委委屈屈的蹲在一个小盘子中,孤零零的与其它莫名的伙伴出现在顾峥的筷子底下了。

        虽然如同蓑衣黄瓜一般,芥末墩依然是取其形状命名,但是它的主料,却是更加廉价的大白菜。

        取白菜精华,去其菜帮,甚至连最底部的粗壮也不能带上。

        而是要半分的内芯,半分的黄嫩叶的部分,仔仔细细的烫开,如同花儿一般延展到一半的时候,就人为的给卷成一个委屈的卷卷。

        一层层的,像是大大卷的泡泡糖,扯开之后,就变成了如同花瓣张开一般的一整条的白菜。

        但是,这道菜肴,喧宾夺主的永远不是白菜的本身,而是浇灌在这花蕊一般的白菜芯儿上的芥末本身。

        这道最贴近于中国千年古法酿造的,回归于宋朝国度的本源的食物,将芥末本就是唐传到周边各国的这一事实,发扬光大到了极点。

        几分糖,一点盐,再加上本地自产的黄芥末,细细的在小火上精心熬制,粘稠到滴滴答答,却又半分未曾粘锅的时候,就着那般的火候,直接浇灌在这半开的白菜芯儿上,就会让一个名为芥末墩的花,盛世绽放。

        无以伦比的辛辣,对于敢大口尝试这道菜肴的人来说,都是伴随着眼泪鼻涕的直流而告终。

        但是当食客们用一张粗糙的纸巾,将自己怎么都控制不住的鼻水给擦干净的时候,一种直冲天灵盖的凉爽,却能够久久的回绕在每一个喜欢这个菜肴的人的心中,许久不能散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