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把场面功夫做足了,说得过去,坊间到时流传,刘直阁到了黄家,见这黄家可怜,又是知错能改,便一笔解恩仇,最好黄家再捐点钱,修个桥什么的,流传下来,就成了徐州一桩美谈。
这事就算场面上揭过了,当然,背地里,如果刘瑜能复起,黄家大约还是会受一些敲打的。比较科举之类的,大约不会太顺。不过对于黄家来说,有什么关系?难道进士及第有那么容易?他们就是吏目世家,不论谁当官,总是要他们办差的啊!
这跟当初为什么要干掉刘父一样的道理。
地下规则。
徐州这边的地下规则,应该由他们这些吏目世家说了算。
比如,这田埂到底该往哪边移?
县里的书吏出来说话了,刘父居然还不罢休,还要闹,不给他个教训,黄家还如何在徐州维持自己家族地位?不单是黄家,还有其他的吏目世家,就算没有参与,也默许这件事情的发生。
至于告黄七郎出籍,那倒就不是为了刘父这桩事,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刘瑜看着这跪了一地的人,脸带微笑虚扶了一把:“都是乡里乡亲,怎么行这样的大礼?快起来,快起来。”
他这么一说,黄家人等,又在家主带领下,磕了几个头,才爬起来。
黄家家主危危颤颤拄着杖,弯着腰,一脸谄媚的笑容在前面引路,延请刘瑜去正厅落座。
尽管那十数亲事官,紧紧护卫在刘瑜身旁,但黄家这边,却也没有谁出来阻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