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小型的战役,乃至于短时间的战争,一位顶级的名将,一种新颖的阵法,甚至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都有可能左右战局。但若是两国交战,不管一开始谁胜谁负,长久拉

        锯战之下,最后比拼的都是后方的国力。史书上多是记载某年某月某场经典的战役,然而在前阵厮杀的将军之后,那运筹帷幄、调集粮草民兵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当此用兵之时,多的是踊跃想要上前线领兵的年轻将军,一场胜利便千古扬名;少的却是甘愿在朝中不眠不休、从财政方面抠搜粮草军姿的臣子。

        近些年来,大周国库空虚,只是应付每年的正常用度已经寅吃卯粮,更不必说应付一场大的战争。

        好在皇甫老将军的病情,皇帝穆桢是早已知晓的,也已提前针对皇甫高病故后、北境可能有的骚乱做过了准备,在上庸郡竹山的屯粮,还够应付旬月。然而若没有新的财政来源,大周给前线的供给必然不能长久,届时不用梁国骑兵南下,前方缺衣少食的士卒就要哗变了。后勤如此重要,又如此困难,等闲臣子不敢主动揽活。

        因大周的财政一向是弊病甚多,自世家门阀掌权的前朝延续下来的病根,在昭烈皇帝时没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在世宗皇帝时便旧疾复发,至于当下已是愈发严重。当年皇帝穆桢登基之时,为了抵御趁机南下的梁国骑兵,也为了安抚被故太子周睦变革激怒的世家,开放了铜铁的开采之权、又放山河湖泽等的所出给百姓——实质上是到不了百姓手中的,都给当地的豪族世家侵占。更不用说这些年来,随着地方上豪族的扩张,许多百姓迫于生计自卖为奴,于是给朝廷纳税的自耕农便越来越少。此消彼长之下,国库如何能不空虚?

        现在却要从这空虚的国库,这入不敷出的财政结构中,想方设法开一道口子,拉出天量的军费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朝中无人兜揽筹措军费这桩差事,都清楚这是个出力不讨好、一着不慎还可能赔上阖家性命的艰难事儿。

        而皇帝穆桢也不放心把如此重要之事,交到底下几个嫩头青的官员手中,少不得自己费神费力,与左相韩瑞、右相萧负雪等人点灯熬夜。

        正是火烧眉毛,且顾眼前。

        财政制度上一时难动,只能用老办法——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