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四岛还有那么多人,还得用钱粮来维护,辽阳府肯定也要派人留守,所需钱款不在少数,而这些费用不可能出现在回易处的账目上,一旦有好事者心存嫉妒,安他们一个私通敌国的罪名,可够他们喝一壶的。
北上交易之事,是杨丛义、陆游、沈缙三人的决定,一旦出事,三人担责,可钦岛那等地方金人都不去,哪会有大宋官员没事跑到那不毛之地去。
船队在北方的交易离大宋实在太远,离金国都城燕京也很遥远,等半年后交易的消息传到燕京,能不能被大宋使节知道都是问题,就算大宋使节有幸听到北方出现西洋货物交易的事情,怀疑是有大宋商贾私自北上,有心追究,一来二去,估计也是一两年以后的事了,想查也无从查起,何况能跟金国私下交易的商贾,哪个不是背景深厚,即使听到些许风声也不敢得罪。
出过海的三人都知道,一旦船队出海,离岸五十里,任谁都辨别不清船队来历,回易处船队北上,几乎不会有任何风险,南方官员不知道他们北上,登州、辰州、辽阳不知道他们是哪里人,几乎都把他们当做金国的汉人商贾。总之,船队在北方的交易是完全脱离大宋朝廷控制的,纵使好不容易听到些只言片语,也无从追究,无从查起,毕竟登州到大宋还有数千里。
沈缙明白杨丛义的意思,便没有推脱,将几万贯钱留在手里,这也就意味着,回易船队在北方的交易就有他完全接手。
北方留下的人不多,他们只需要定期向益都府几家酒楼供货,照看好那四个岛屿就行,至于酒楼的利润收取,沈缙交给了一名心腹,每隔三个月就把收到的利润送回流求。
短期内他也不会北上了,要么回临安,要么在流求。
杨丛义给他的建议是留在流求,明年船队出海的规模要缩减,而朝廷所要求的利润还是一笔巨大的数目,去年船队才将一百多船货销往天竺和塞尔柱地区,那么大体量的货物,没有三五年时间,很难消耗完,明天再去,很可能赚不回多少钱,所以回易路线和最终目的都要调整,天竺和塞尔柱最好都不去,船队南下之后直接往西走,去到比塞尔柱更远的地方,只有这样,大宋的货物才能持续卖上高价,换回更有价值的东西。
走的更远风险也更大,船要更大更好,人也要进一步训练。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吧文学;https://www.guigushi5.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