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波兰战役,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都是俯冲轰炸机的主要使用者。顾名思义,俯冲轰炸机以高速俯冲的方式接近敌方目标,一般与地面角度超过45度,然后在近距离上拉起飞机并同时投弹。与常规飞行中投弹的水平轰炸相比,俯冲轰炸投弹高度低,无须安装复杂的瞄准系统或雷达也能达到较高的命中率。但为了实现俯冲轰炸这一战术,飞机不得不减小机体,载弹量和航程都有所牺牲,而且在低空容易受到地面防空火力的攻击,因此多用于攻击重要的小面积军事目标或移动目标。

        波兰一战使德军对以空军做前锋、装甲兵快速推进的“闪电战”大有心得。其中,ju-87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装甲部队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德军坦克进攻受挫时,ju-87便应声而到,以准确俯冲轰炸的方式迅速扫清敌方防御。这种“空中火炮”也是二战期间德军装甲部队在“闪击战”中快速推进的重要基础。

        为俯冲轰炸而生

        &-87于1934年由容克公司研制,1936~1939年在援助西班牙佛朗哥叛军时大显身手,得到希特勒的青睐,各型共计生产约5000架,除德国外,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也曾使用,是人类航空史上俯冲轰炸的经典机型。

        &-87长约11米,高约4米,翼展约14米。其机翼中后段像海鸥翅膀一样微微上扬,是该机最明显的标志。ju-87采用双人机组,前座驾驶员控制机翼两侧的2挺机枪,后座一名无线电员控制另1挺机枪。机腹中心线可悬挂1枚500千克重型炸弹或2枚250千克炸弹,两侧翼下各挂一枚110千克炸弹或2枚50千克炸弹。机身下方的投弹架专为俯冲而设计:正常飞行时,炸弹由两根支柱平直地固定好;俯冲投弹时,炸弹自身重力将炸弹架下转90度,炸弹越过桨叶旋转面投出。

        &-87机体为简单而坚固的全金属结构,后期的ju-87d还在关键部位加装了厚重的装甲,使得飞机在俯冲时可以承受机枪和小口径火炮的打击。机身前翼梁下装有一堆俯冲减速板,可以80度的大角度向下急剧俯冲,时速高达600千米。其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在不同角度俯冲时提供瞄准参考,赋予该机较高的安全性和轰炸精度,误差达到25米以内,而且俯冲制动器会在释放炸弹后自动启动,从俯冲状态中恢复并攀升。

        然而,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国都偏重俯冲轰炸机等战术轰炸机而忽视战略轰炸机的发展。当德国随着战事的发展而丧失制空权以后,ju-87的威力逐渐减退直至丧失,不得不改为运输机使用,直至1945年德国战败后停产。

        西线突击前锋

        1941年,希特勒发起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揭开大幕的仍旧是其惯于使用的突袭。6月22日凌晨,德国空军动用了4个航空队的1300余架飞机,对距离苏联西部边境20~70千米地域内66个苏联机场发起进攻。其中,290架ju-87俯冲轰炸机担任攻击前锋,510架水平轰炸机突袭后方机场,500架战斗机进行低空攻击,另有120架远程轰炸机提供支援。

        在夜幕的掩护下,ju-87飞行员们戴着氧气面罩爬上到4000米的高空,悄悄进入苏联境内,于3时15分左右相继俯冲而下。每架飞机投放了360枚2千克重的sd-2球形炸弹后退出战场。sd-2又被称为“恶魔之卵”,可触地爆炸或利用引信控制在接近地面数米时爆炸,撒布50个大碎片和250个小碎片,杀伤半径达12米。密密麻麻的sd-2如同铺天盖地的油桶扑向毫无戒备的苏军机场,成百上千架排列整齐的苏军飞机瞬时在大火中变成残骸。据苏联文件记载,在截至6月22日中午的突袭中,苏军损失飞机1200架,其中超过800架在地面被毁。而根据德方对被占领机场中苏机残骸的统计,苏联损失的飞机数量则超过2000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