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粗糙的空战模式在1915年2月的一天改变了。那天,4架德军巡逻机正得意洋洋地返航,突然看到一架法国螺旋桨飞机,便仗着自己的数量优势开始接近并挑衅。可这架法国飞机更加勇猛,毫无半点躲闪之意。德军正惊诧好奇的时候,猛然发现对方的螺旋桨中间迸发出了子弹专有的黄色火花。转瞬之间,一架德国飞机在飞行员中弹后一头栽到地上,另一架飞机在燃料管中弹后凌空爆炸,余下两架飞机慌不择路地逃了回去。
德军百思不得其解,完全无法想象每分钟数百发的机枪子弹如何穿过每分钟上千转的螺旋桨。但这种噩梦一直在持续,德军飞机相继被穿过螺旋桨的法国子弹所击中,吓得他们见到法国飞机后在第一时间就选择逃跑。终于,在1915年4月19日,一架发生故障的法国飞机在迫降后落到了德军手中,机枪的秘密才真相大白。原来,机枪就装在座舱前面,径直向木制螺旋桨瞄准,但面向着枪口的叶片由楔形钢片保护,子弹打中后可以转向而不损害桨叶,而穿过去的子弹就可以飞向敌机。气急败坏的德军马上把这套装备交给了当时为德国效力的荷兰人安东尼福克,要求他在4时之内将一挺帕拉贝卢姆气冷式机枪安装到德国飞机上。福克是当时最好的飞机设计师之一,虽然从未接触过机枪和射击,但他的团队在规定时间内不仅完成了德军的任务,而且在技术上更胜于法国。福克发明了一套“射击同步协调器”。其中,螺旋桨轴上装一只双凸轮,凸起处正好正对着两个桨叶。当桨叶转到子弹射击的正前方时,凸轮操纵一个连杆抬起,控制机枪停止射击;当桨叶通过枪口时,凸轮回到原来位置,机枪继续射击。这样,机枪只在与螺旋桨不成一条直线时才发射,子弹可以穿过螺旋桨弧而不致击中叶片。驾驶和射击全部由飞行员完成,命中精度大为提高,后座的射击员也被取消。装有这套同步系统的m5k飞机被命名为福克e1。
福克e1的最大速度为130千米/小时,升限高达3000米,一经使用便大显神威,将英法的飞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奥斯瓦尔德波尔克、马克斯伊梅尔曼、马克斯米尔希等德国飞行员都是驾驶着福克e1一战成名,并创立了各种空战战术,使德国很快建立了空中优势。因此,福克e1可谓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意义的战斗机。它确立了歼击机武器的基本布局,从根本上改变了空战模式。
尽管德军在千方百计地保密,甚至不允许德军飞行员飞近前线,一架德机还是像“泄密”的法国飞机一样被俘获,于是英国、法国的飞机上都安装了类似的同步发射系统,相继推出了dh.2、科德隆g3和g4、纽波特10和斯巴德sv等战斗机。后来,德国又开发了福克e3型战斗机、阿尔巴特罗斯c1型双座双翼战斗机、福克dr.1型三翼战斗机等,在空中火力方面再次占了上风,也拉开了歼击机对攻时代的帷幕。
福克简介
德国在飞机方面的领先优势大部分要归功于荷兰人安东尼赫尔曼杰拉德福克。福克是一位技术娴熟的飞行员和卓具天分的歼击机设计师,于1890年4月出生在荷属东印度的爪哇。上学时他学习成绩平平,但对机械兴趣浓厚,20岁就制造并驾驶过当时最快和最坚固的单翼飞机。他先是把这架飞机献给自己祖国的荷兰军队,但却遭到冷遇。之后,法国、英国、俄国也相继拒绝了年轻又缺乏技术教育的福克。最终,福克得到了德国军方的认可和重视,为他提供了必要的生产设备,建立了福克飞机制造厂。他的聪明才智终于得到了充分发挥,被公认为欧洲当时最优秀的飞机设计师。
慧眼识珠的德国人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1914~1918年间,福克设计了近60种不同型号的飞机,包括被英国人称为“飞行剃刀”的d-8战斗机。德军飞行员在驾驶着灵巧的福克单翼机在空战中连连取胜,使英法等国的飞机遭到重大损失,被称为恐怖一时的“福克式灾难”。据统计,在一战期间,福克一共为德军制造了3350架战斗机。法国人后来认识到福克的才能,专门给福克写信,以1000万美元的酬劳邀请他设计飞机,但德国情报机关截获并扣留了这封信。直到一战结束后,福克才得知此事。
1918年德国投降后,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而无法建造飞机或飞机发动机,福克飞机制造厂被迫解散,福克将装有发动机的数百架飞机引擎连夜偷渡回荷兰,成立了新的飞机公司,发展了f-2、f-3、f-4等民用飞机。1922年,福克移居美国,1939年病逝。福克公司共设计了各型飞机125种,曾为欧洲主力飞机制造公司之一,在1927~1933年间甚至统治了美国商用空运市场,但在残酷的市场打击下于1996年宣告破产。
1.2斗智斗勇斗技术:一战期间的空战战术发展
如果说大炮比的是威力,导弹比的是航程,那么在歼击机战场上,除了性能以外,战术则在成败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蓝天上短兵相接,飞行员们以精湛的驾驶技巧、无畏的战斗精神开发出各种单机战术动作和多机合作方式,将歼击机的战斗力发挥到极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