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无他,便宜啊!

        笔墨纸砚就算是最劣等的,那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不少穷苦书生,像江二郎最早启蒙的时候,就是用树枝在沙盘上写字的,直到慢慢读出来了,才改用文房四宝的。

        而且,炭笔除了能用来写字之外,还能用来画图、做记号。反正帮赵闰土干活的那个老木匠,就深深的迷恋上了这种炭笔,走哪儿都揣上一支,需要在木头上做记号时,就掏出来划拉一下,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还有配合着教辅书一起出售的、教师专用的劣质红笔,由尤神婆做设计绘画制作出来的幼儿识字画报以及识字卡片等等……

        各类东西都太多了,而且隔三差五的就有新的创意。

        赵家名下的连锁教辅书铺,那叫一个生意兴隆。

        再加上顺带送的书信,以及赵闰土还准备继续发展下去,毕竟镇上的读书人是少,但房租也便宜啊。书铺压根就不需要多大的地盘,甚至连地段都不用那么讲究。就找个生源不错的私塾学堂,在隔壁盘个民居都成,稍稍收拾收拾,再多弄几个顶天立地的大书架,不就齐活了?

        这样一来,就能帮更多的送书信了,搞不好将来就能发展成古代版的顺丰快递呢!

        仔细想想也是有道理的,眼下因为只是顺带的业务,除非是像赵桂枝这种关系户,普通人是只能寄信收信,却不能寄包裹的。但若是再继续发展下去,谁知道会变成啥样儿呢?

        哪怕做不到现代的那个速度,但有朝廷驿站这个同行衬托的,他们完全可以走慢递收高昂的费用,怎么就不成呢?横竖这年头的人工费那么便宜。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