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还是有这个判断的。
“在大义上,朝廷是不能接纳耶律乙辛的叛军的,以大宋朝廷的立场,也不能接受谋反者。那么,同样北辽不会归还燕云的州城,甚至还会就国朝如今推进占领的地盘展开交涉。”
“于我大宋而言,又该作何选择?占领的地盘再还回去,那是丧师辱国,我等这一届内阁需要背负骂名的。不还回去,势必存在开战的可能。”
“一旦开战,北辽与大宋的战事,在这期间,耶律乙辛必将得以喘息,甚至从中获利也不是不可能。另外一种可能,朝廷作壁上观,北辽在歼灭耶律乙辛叛军时,战火是否会影响到河北道?国朝又该如何应对?”
“如其被动应对,倒不如主动行动。大举派兵,对北辽朝廷,对耶律乙辛,都是威慑,同时也能对即将发生的乱局提前准备。”
章惇所说的,王安石又如何想不到,只是,这样的兴师动众,最终谈不下几座州城,这对于朝廷而言,那就是失败。
大规模调兵,朝廷是要支出钱粮的。再加上辅助番骑入战斗序列,战马补偿等等。这一水买卖,朝廷亏大了······
国朝现在是富足,朝廷财政很宽裕,但,那都是准备着收复燕云的。
官家这样的旨意,内阁若谈不下几座州城来,是真的说不过去。
谈判,涉及边境线的谈判,还是没有对战就关乎边境线重新厘定的谈判,那会那么容易?
“诸位,我在想,官家所说的国朝不能接纳叛军,若是朝廷将叛军家眷当做平民接收,这与国朝跟北辽的河东契约并不相悖,北辽朝廷也没异议的理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