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行为,不是简单的行军,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途径,还需要对整个路径周边的环境做调查。非三两月能成事。赵曦预定的时间是一年。

        一年时间探路,再用一年时间,分次分批的派遣军伍,建立中转兵站,然后形成作战编队······整个过程运作下来,足足需要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所以,第一批探路者将在章惇和苏辙就职差不多的时间出发。人选也需要尽快定下来。

        “官家,探路者编队,老臣以为唯有老护卫营军卒可担任。”

        对于老护卫营的那批军卒,算是最被朝廷认同,也是所谓的军功显著。其实现在他们全部都是将领了。只是富弼想不出比他们更强,更适合探路的人选了。

        “不妥,官家,富阁老,谁都知道,如今的役兵法的选兵全靠老护卫营在做,甚至不同军卒的甄别和训练规划都是老护卫营的军卒在执行。”

        “国朝谋划西夏,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征战上。如今的新招募的军卒,最终能不能上阵杀敌,全靠老护卫营的训练和指挥。”

        “况且,老护卫营的军卒,现在说他们是备受关注也无不可。老臣以为,不管是西夏还是北辽,绝对对他们重点关注着。因此,他们并不适合担任探路者的任务,甚至将来作战,他们也不适合编队偏师。”

        文彦博不涉及兵事不参言,但是他确实在役兵法和新军上投注了大量的精力。不仅仅是对官家所独创的训练之法熟悉,甚至连招募新军卒的事务,也深入的了解了。

        他陈述的是事实。谋划战略包围,最终是为了夹击征伐,决定胜负的还是军伍的战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