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听完文彦博从官家筹建护卫营之后,一点一点的分析综合。真觉得也许文彦博说的对。
筹建护卫营,小范围发展军备,南征时一鸣惊人,开矿山,铺轨道,解决冗兵……
训练新军,建立军卒自尊心,讲武堂,勋贵再次登堂入室,到现在放任王安石革新……
一件件一桩桩,似乎在用事实证明这文彦博的判断。
在看看原本坚实的文官团体…~最早进入官家产业体系的耕读世家,以及工坊城、锰矿和石炭矿那些大股东,已然自成一家了,他们紧紧跟着官家的步调,不离不弃。
这一次,因为王介甫革新变法,王介甫将一些聪慧却有投机心思,品性不端的能臣又拉成一派。
加上官家玩了一次庭辩,导致各家学派在朝堂的臣工,直接决裂了…~道统之争,那是堪比国仇家恨的存在。
如今的朝臣,早已不是往日的文臣了,很难将步调统一了。
所以,他俩想借一下宗亲,让王介甫清醒清醒。
如果王介甫这一方消停了,再把司马君实撵出朝堂,其他学派因为创立者官阶不高,在朝堂很难形成一方势力。
到那时,仅仅是官家产业体系拉拢的部分臣工,在朝廷还兴不起多大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