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圭,你担心的并不是新法,与大多数臣工反对新法不同。你是担心朝廷的局势。”
“如果一味的任由王介甫这般折腾,势必导致朝臣们因为诉求不同,而形成明显的两派。那样,官家主导朝堂也会成为必然。”
“最终将成为臣工取悦君王,并由君王裁决国朝事务的局面。这不是你我,乃至整个朝堂文官想看到的。”
文臣、武将、勋贵、帝王、宗亲,这是国朝的势力分割。
一直以来,都是文臣在左右着朝堂。而如今,官家用润物细无声的手段,再一次让勋贵深度介入军伍。
并且,因为改变冗兵一事,挟两次南征,一次西征的大胜,潜移默化的提升了武将的地位。
这一次,因为王介甫的原因,再把文臣分裂了。文官在朝堂的优势将不复存在,而君王的态度就会变得至关重要,再不受文臣节制了。
朝堂最大的一方势力,就这样被搅和的四分五裂了。
出发点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千差万别。
文彦博这样考虑,是站在整个文官团体的角度。从某种意义上讲,算是高瞻远瞩。
韩琦因为参与的程度深,并不能像文彦博那样置身事外,像一个旁观者去观察整个朝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