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更宋 >
        而“官家”一词最早见于东汉、三国时期,最初的意思就是“官府”、“朝廷”,就像现在一些地方的人常常把政府叫“公家”一样。

        如东汉末年大臣荀悦在其撰写的《前汉纪》中就曾写到:“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

        意思是汉朝给老百姓的税收优惠,比夏商周三代还多;但地方豪强的贪暴,却比秦朝还厉害。”

        这里的“官家”,显然就是“朝廷”的意思。

        到了东晋时期,“官家”的含义又有所拓展,被人用来称呼官员,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公家人”。

        比如东晋裴启的笔记《语林》中就记载,东晋大将桓温北伐,得到一个年轻时曾服侍过名臣刘琨,与祖逖“闻鸡起舞”的那位的老婢女。

        这个老婢女见到桓温就哭了起来,并解释自己哭的原因说:“官家甚似刘司空,您长得太像刘琨了。”

        至于用“官家”一词称君王,最早见南北朝时期南梁沈约的《宋书》和北魏崔鸿的《十六国春秋》。

        在《宋书·鲜卑吐谷浑传》里,沈约解释“可寒可汗”一词时说,这就相当于南朝刘宋人说的“官家”,显然刘宋人嘴里的“官家”就是君王的意思。

        《十六国春秋·石虎传》中,后赵太子石邃也用“官家”一词称呼自己的老子、大赵天王石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