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既隐,就是说当前所处的并不是理想社会,而是人各为己、自私自利、充满矛盾和斗争的社会,是‘在势者去、众以为殃’的可怕事实。”

        “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为了权力和财富的争夺,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兄弟相残,叔侄相害,就像《春秋》中所记载的,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当然,关于这段文章的解读,内涵比较复杂,作为古人的思想,其实它所体现的社会观也不是完全正确,但可以表现出你所要表达的意思。”

        “第二个名字叫做,《黍离》。”

        “这个典故是出自于《诗经》中的《王风·黍离》,是一首有感于国家兴亡的诗歌。”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就是出自于《黍离》。”

        “这首诗的背景是一位远行者经过西周镐京,见到宗庙宫室的遗址,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于是‘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作诗抒发自己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这首诗流传久远、影响很大,后世的文人只要写到咏史诗,往往都会沿用,比如曹植的《情诗》,向秀的《思旧赋》,刘禹锡的《乌衣巷》,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等等。”

        “后来,这种感慨于国家兴亡的情感被称为‘黍离之悲’。”

        “你觉得这两个名字怎么样?你是原作者,具体哪个名字更贴切,还是要你来拿主意。”

        严奇简直是喜出望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