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让吴先生惊异,同时也是李恪放在经学大家彭维顺老先生心头的最后一颗稻草。
只不过两人所接受的教育和人生阅历都大相径庭,在务实与学识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分歧。
在彭老先生看来,读圣贤书就已经是务实了。
这一点是李恪最不能苟同的,若是那狗屁圣贤书有用,后世又何至于让惶惶华夏一而再再而三的落入蛮夷之手,遍地腥膻?
同时,李恪自身也深刻认同圣人经义中,包括“仁义礼智信,勤俭谦恭让”等等一系列美德,也深知这些美德早已经深入整个民族的骨髓之中,是整个民族的根基。
李恪也从来都没有任何想要全盘否定或者推翻的想法,只是对如今儒学所推崇的治国方略和处事之道不甚认同而已。
说白了,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道德契合,但方法论存在严重分歧。
好在彭老先生年纪大,也见多了不同意见,李恪也来自后世,对于“求同存异”并不存在任何偏见。
两人数日交谈,渐渐就形成了某些共识:
比如先从格物致知上进行研究,李恪的切入点也选的好,让彭维顺都没做任何考虑就认同了下来。
因为这个时代有一句话,叫做民以食为天!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吧文学;https://www.guigushi5.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