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无咎之所以能激起公愤,进宫逼宫,所依仗的也不过是公道人心而已。
总不能你徐无咎说什么就是什么,公义道德是你一人所言吧?
那成什么了?
岂不是比天子还口含天宪,言出法随?
而且李恪用意也极为巧妙,请“苦主”去秦州商议,等于是直接把徐无咎和那些被他鼓动起来的人割裂开来。
就算有些人想巴结徐无咎或者是东海徐氏,也没道理苦主都还没谈出个结果,就再次“义愤填膺”吧?
——你怎么就知道,太子就不能给苦主一个公道呢?
没看到李恪在奏折上面都说了么?
“若人人皆曰可杀,必当众自尽以谢天下”?
这一记“斗转星移”,可谓妙到毫巅,直接把烫手山芋丢到了徐无咎手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