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浩是因儒士身份获得官职的一名官员,官方说法是叫儒士授,这是在洪武帝因为嫌弃科举考试选择出的人才没有实干暂停科举后的一种举荐方法。
和西汉时候的“举孝廉”类似,是由当地基层官员或者是民众推举儒生或者是有大名望者入朝为官的一种方法,入门门槛很低,有些小地方甚至是只要识字就行。
国家任用这些人也并不是看重对方的治国实力,实在是元末明初时国家的文盲概率太高,甚至有不少功臣良将都是文盲,偏偏在分封天下的时候,大明有不少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兵士都被派到地方做官。
这些人或许管理地方不难,毕竟建国之初举国凋敝,有时候一个县城也不过才百来多人,管理起来很容易,但是写公文什么的可就要了卿命了。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给这些不识字的官员再招聘了一批儒生给人打辅助。
除了可以帮忙写公文外,这种方法招聘来的儒生一般名声不错,而且在当地也比较有名望,所以官员在抵达地方的时候工作开展上也能比较顺利。
职能定位如此,这些儒士不会做官也不会太让人意外了。
比如这位站在太子面前战战兢兢的邢儒士,学问气度无一不缺,姿态礼仪半分不错,但太子最关心的治河之事却是一知半解。
太子的表情渐沉,他淡淡看了眼惴惴不安的老儒,没有多说什么。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吧文学;https://www.guigushi5.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