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还没问完,程诺就知道了姜蒋左来的目的。
并不是因为他具备读心术,而是姜蒋左抱着的那摞书信实在是过于显眼,加上旁边坐的又是叶企孙,所以程诺几乎可以判定,对方也是为了送信过来。
一问,果然和猜想的一模一样。
“我的这些可跟小叶的不一样,虽然都是书信,但来源更复杂,也更贴近咱们的基层同胞。”姜蒋左拍拍这摞书信,介绍道:“这还是其中的一部分,想看的话,‘大部队’随时可以开拔过来。”
程诺轻轻摆摆手,将最上面的一份拿在手里说道:“这些就够我看一段时间了,剩下的就麻烦其他同志了,碰到一些有意思或者共性问题,可以放到咱们《国民》杂志上,做一个读者来信的栏目,专门刊登这些内容。”
尽管程诺已经对这些书信期待了,可真打开阅览后,还是觉得无比敬佩,果然智慧来源于人民群众。
原来书信的内容是一名叫做竹君的朋友,看到《国民》杂志上关于矿石收音机的制作方法,又听到从北京出差回来的朋友,讲述广播的何种神奇后,心里十分痒痒。
尝试性复原成功后,又找到了更为简便的方法,并将自己制作矿石收音机的方法和过程分享出来,期待让更多的人使用到矿石收音机。
从药店买来矿石,又去洋行购买了听筒,加上手头现成的纸筒、裁纸刀及铜线,花费不过几元,就利用这几种小物件制成了一个收音机,甚至还专门还附赠了结构图。
“好啊,之前我们无论是研究化学还是机械学,说白了咱们的广大同胞都没办法参与其中,这位朋友的书信倒是启发了我啊,咱们不妨通过广播和杂志,做一届全民科技赛,主要内容就是矿石收音机的优化与设计,你们觉得如何?”
“科技大赛?这个好啊,虽然眼下我们上过学的同胞并不算多,但矿石收音机的结构也不复杂,上手门槛很低,相信绝对有不少人愿意参加这个活动。”姜蒋左眼前一亮,激动道:“支持,我举双手支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