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抓我们?有本事让你们军队里懂无线电技术的人过来,一看便知。”

        “我要投诉你们,放开我,我自己会走!”

        “别动我们的收音机……”

        只可惜有了刚刚并不美好的遭遇,护军使直接把这话全当做了耳旁风,连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资格都没有,哼着小曲摘掉白手套,往着来时的方向走去。

        事实上,在程诺筹备无线电之前,已经有了一批热衷于无线电科学的爱好者,以及他们组成的无线电俱乐部,开始探索无线电声音和音乐的传播。

        在广播进入国内最早的十年里,同样是这群人组成了广播电台建设的关键技术人员以及第一批听众,在他们的影响下,无线电广播渐渐获得了舆论的关心。

        程诺在《国民》杂志上刊登的无线电及矿石收音机技术,也是在这群人中最早传播,并且在专栏文章的指导下,技术逐渐成熟,可以买到矿石这一收音机的核心部件,后来可以放大声音的真空管以及更多的无线电材料。

        而本次涉桉的三人,正是对一切新兴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科学的阶段,在研究矿石收音机之前,凭借专业知识,张玉麟利用手头的无线电零件已经制作出了火花式无线电发报机,并设置在阁楼之上。

        中间为了保证电力供应,甚至在洋楼后面设置了供电的电房,与发小奚康福一起在阁楼上试验无线电机接收信息与声音。

        至于被额外抓捕的另外一个朋友吴时仙,则在不远处西门金家牌楼同样架上同款无线电机,与张玉麟与奚康福试验两处相互发报传话。

        可他们忽略了二里之外就是军事戒备区,眼下南北依旧对立,当即就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淞沪护军使所发现了高悬天际的发报天线,随即派人抓捕,也就有了上面的事情。

        这件事看着虽然小,但实际上很快就在社会上渲染起了巨大的波澜,明面上学生被怀疑为“南北战事中之间谍”,他们的无线电通信活动在政府眼中成为窃取军事机密的可疑行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