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诺不置可否,在地上捡起一张纸折成飞机,哈口气,然后尽力往天上飞:“无论是我们造船还是研究钢板,亦或者后面的合成钢技术,追求的都是用国产替代进口。
进口替代本身并非纯粹的经济考虑,而往往包含着发展本国产业的民*主*成分,而这种民**义精神往往嵌于企业家精神之中,比如求新的朱志尧同志,创厂的缘由也是为了立国家富强之基。”
纵观整个民族经济发展历史,我国民族企业家的创业热情既是新兴市场高额利润刺激的产物,又有富国强兵的民*主*诉求,而这也是一战期间民族实业得到飞跃式发展的双翼。
事实上,民族国家建构进程背后往往涌动着民族*这一意识形态,政治民*却恰为民族观念所蕴含,并且是最终注定的趋向。
换言之,民*主*既能引发对外竞争性,又能引发启蒙的民*理想。
可惜历史终究没有像这些有志之士想的那样,民族实业的发展几乎全靠自身,所提交的有关发展工业的的议桉中,能真正落实下来的不过寥寥。
“哪怕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但还是得承认,东洋人的民*主*动机相当强烈,而他们公家对这个又比较看重,所以哪怕在同一个起跑线开始出发,我们现在已经落后很多了。”看着飞机,程诺感慨道。
以上这些话姜蒋左听进去了,只不过暂时并没有彻底吸收,脑门上依然顶着一个大大的问号:“所以你是想说公家指望不上,索性直接将他们跳过,用民**义的旗号团结一批实业家和买家?”
程诺摆摆手,解释道:“事实上民*主*也有强弱之分,流于表面的、三心二意的民*主*完全无助于落后国家的工业化,比如我的老朋友张老,早些年也非常赞同发展机械重工业,可轮到实际行动上,却持悲观态度。”
以张謇为例,他虽然早在清末就鼓吹自主发展机械工业,1913年就任农商总长时却又认为“由钢铁而生之机械工厂,亦可听欧美人建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