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这么优越?”程诺惊讶道。

        “它的潜力可不仅仅于此,若是工艺良好,甚至不弱于12英寸厚的全钢板,12寸厚的钢铁混合装甲,或15英寸的锻铁板。”王铁锤脱口而出,不过想到这些数据太过惊世骇俗,又补了一句:“数据都是文件上写的,不过凭我的经验来看,数据真实的可能性非常高。”

        舰艇装甲的发展最早时期要追朔到冷兵器时代,那时的东方龟船和西方撞角船成为战舰装甲防护的先驱。

        但是由于早期的防护能力还很不足,早期船只还一直是利用结构设计出带尖刺或者覆盖蒙皮来抵御外来枪炮的攻击。

        而且早期船只的材料一般采用的是木制结构,很容易被敌方的冷兵器或者火药进行突破。

        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第一艘全钢质舰体的战列舰——“皇家君主”号,该舰随后成为各国战列舰设计的样板,此后,战列舰普遍采用钢质舰体。

        美国随后在舰艇上面使用哈维钢,这种新型钢材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战列舰的抗打击能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德国也在不久的将来发现一种比哈维钢更优秀的防护材料—克虏伯钢,也就是程诺所获取的钢材技术。

        保险起见,程诺又问道:“因为舰艇在海面中的运动,我们在设计之处就不得不考虑舰炮威力、装甲防护力、航速和排水量等,这些要素是各国公认的建造战列舰的四大要素,克虏伯钢能满足要求吗?”

        想了想,王铁锤回答道:“我认为该装甲材料可以替代国内原有的均质钢材靶板,不仅能减轻舰艇装甲的重量,还能让战列舰的排水量进行缩减,同时也提高了舰艇的运动速度和续航能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