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际上1913年中国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为279家,到了1920年才增长为808家,稍微规模大些的,也基本都上过历史课本。
也就是说,即便程诺把所有与纯碱相关的行业都买上一两家公司,总体上也不会花太多钱。
姜蒋左有些不解:“即便是便宜,我们一下子买这么多,是不是也有点吃不消?”
程诺稍作思考,随即豪放道:“那干脆就成立一个经济委员会,你来做委员长,招募一些不错的苗子,既监督又知道这些控股工厂发展。特殊时期只有集中力量,才能快速发展,别人我们可都信不过。”
姜蒋左犹豫了一下,又继续问道:“那纯碱,我们究竟有没有成功制造出来?”
程诺微笑道:“都到了这一步,还用问吗?”
仅仅是做好某一个工厂还是不够的,要做就做一套。
包含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一样,就像后世的BYD汽车,名声暂且不提。
但有一点它的同行是很难做到了,那就是整车的所有零部件,他都能独立制造,即便是外包,也是外包出去一些技术含量较低,没什么门槛的东西。
丑国想卡脖子,都不知从何谈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