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无论怎么问,程诺都不肯说,姜蒋左只好作罢,将问题引向蔡元培身上。

        “致远,话说咱们这个制造化学肥料,都是咱们科学院自己的事,你怎么突然联系蔡公,据我所知,对方素来对农业无感的啊。”

        看到路的尽头再也看不到蔡元培的身影,程诺朝着院子大门扬扬手:“回去说吧,外面人多嘴杂。”

        将大门关上,程诺解释道:“因为农业化肥技术的推广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像是品种改良,施用化肥,机器耕作,机器加工,发展农教,创办农会等等主张,早在满清之时有仁人志士推广了,可为什么到现在仍不见成效?”

        “为何不见成效?”

        “因为农业的变化仅仅是局部的,从整体而言,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中国的农业并未旧貌换新颜,中国近代农业仍属于封建的个体农业,农业科技化思想的作用有限。”

        姜蒋左认同道:“也是,自上而下式宣传,很难让新东西下沉下去。”

        程诺摇摇头:“情况很复杂,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闭塞的环境,落后的教育铸就了农民安于现状,不求变革的保守性,所谓安常习故,不愿变通,又恐舍旧图新,利未形而害已见。

        当然如果我们只是以上位者的态度去推广咱们的化学肥料,也很难做出很大的改变,关键在于祖先传授下来的耕作方法和简单的农具,既不耗费十分有限的资财,而且易行而又有把握,缺乏改变的动力。”

        姜蒋左插话道:“新技术推广不下去,会不会跟缺少资金有关系?”

        程诺点头道:“你说的正是我后半句话的意思,在实际生活上,农民极度贫困,无能力接受,尤其是在在赋税、地租、高利贷三位一体的掠夺式的盘剥下,如牛负重,处于严重的赤贫状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