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气动上来说,双翼飞机只适合低速飞行,只要速度一提高,且不说机翼中间的支柱会使得飞行阻力激增,就是上下两层机翼本身也是会相互干扰。
只可惜啊,德国军方不欣赏单翼机结构设计,白白损耗了这么优秀的机能,逆航空发展趋势而行,可惜啊可惜。”
历史上J4原型机1917年年初便设计完成,但直到1917年9月才首次在欧洲西线战场上亮相,到一战结束时,军方累计下单达283架,最终只完成227架,其中交付部队的仅184架。
可就是这么一款飞机,转弯稳定,在强风中亦飞行自如,具有良好的无动力滑翔性能,有着被击中85次而状态良好的飞行记录,直到1918年才有一次法军部队宣称用高炮打下该款飞机的记录。
后世更多更详尽的资料表明,这次记录很可能是谎报军情,也就是说该款飞机自试飞到批量列装军队,再到战争结束,从未有过被击落的记录,被称为一战期间最出色的德国对地攻击机,其性能何其恐怖。
到后面设计该飞机的苏/联飞机设计师开始出走,回国后在其基础上设计出了尹尔-2攻击机,苏军称之为“飞行坦克”,德军称之为“黑色死神”,乔大叔把该机比喻为如红军的面包和空气般不可或缺。
当然,这一切都和程诺无关,眼下他最需要的就是让巴玉藻吸收这些飞机的理念,设计出一款全金属单翼飞机,顺利完成这段过渡时间。
“换句话说,双翼解决了飞机‘能不能’升空的问题,眼下咱们要做的就是‘好不好’的问题,若想设计出更高、更快、更大的飞机,必须采用单翼设计。”画完J4,程诺顺手将铅笔撂下,虽然依旧微笑着脸,但语气不容质疑。
巴玉藻原本还想再争取一下双翼,但看到程诺似乎对于飞机设计很有研究,且这话听起来像下令,而不是商量,便咬咬牙:“行,回去我们重新学习一下。”
程诺心里稍稍松了口气:“起落架方面你们可以继续采用浮筒式,等技术成熟再换成轮子也可以,这点我尊重你们以往的设计。”
按照程诺的设想,虽然飞机是朝着未来备战的方向走,但距离一战结束还有一段时间,而且距离“九/一八”也有较长的日子,这段时间不可能荒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