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要求更低、学习能力更强、身体协调更好……这可不像是在选拔校工啊。”越往深处想,越对自己的想法感到震惊,载涛迟疑道:“莫非你这是以飞行员的标准进行选拔?”

        蒋百里对此表示肯定:“对,我就是这个想法,及早对飞行员进行选拔,也能赶在飞机制造之前,在地面上对他们进行综合培训,方便后面咱们科学院的其他同志展开工作。”

        载涛还没反应过来:“可这样一来,用选拔飞行员的标准二次选拔,可不止是高一个档次这么简单的了。”

        蒋百里露出难得的笑容:“这不正好给了我们精简队伍的理由了。”

        其实之所以蒋百里选择这么做,也是早就得到程诺允许的原因,甚至一开始人数超额选拔,就是他有意为之。

        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公家在航空学员方面还专门规定了军事留学生学员和学生的区别,直到抗日战争时还在延续。

        南京国/民政府航空留学生的选拔主要是从部队中选拔和地方学校两个方面选拔出来的。从部队中选拔的航空留学生学员主要是从陆军、海军以及从航空学校选拔出来的,其学习的专业大多是飞机驾驶技术。阑

        还有一少部分学习的是航空机械。这部分人员被称为空军留学生学员。事实上,由于各种原因,实际上由国/民政府选派的空军留学生的人数远远低于原先计划选派的人数。

        而在地方学校,特别是从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选拔出来的航空留学生,其主要是学习航空工程技术,且大多都获得国外航空工程的硕士或博士学位。

        这点在地方军阀的政策中得到延续,一些地方实力派如广东的陈济棠、广西的李宗仁与白崇禧以及山西的阎锡山也跟着派出过一些人员,前去学习航空技术,但大部分还都是飞机驾驶技术。

        程诺有心做航空工业,当然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临走时自然对蒋百里有了这些特殊的安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