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微笑道:“对咯,你说的很对,与其说跟科学院有关,不如说跟它下面的社科院有关。”

        在程诺好奇的眼光下,蔡元培呷了一口茶,擦擦嘴说道:“知道国史馆吗?”

        对于这个词,程诺是比较陌生的,疑惑道:“我记得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刚刚成立时,胡汉民、黄兴等革命前辈曾向当时的临时大总统提出申请建设国史院,说是民国初立,应当继承修史传统。

        对民国成立的历程详加调查,撰成中华民国建国史,我们史官修史历代相沿,因此各朝代的典章制度、人物文词皆见于纪传表志等史籍之中。”

        蔡元培点头道:“彰前烈而贻方来,正史裁而坚国本,理应将国史笔之于书,着为信史,以备国人明知。”

        另一旁的年轻人王乐之叹气道:“然而民国以来宣付史馆立传者寥寥无几,人又未奉有正式公文将各人行状交出,空空洞洞,无从着手。”

        程诺不解:“虽然我不了解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我知道当时临时大总统已经将此事答应了下来,并成立了国史院,后面虽然革命果实遭袁世凯所窃,但他对此事也是比较认可,好像国史馆的名字就是在那时改的。”

        王乐之皮笑肉不笑道:“他篡权就是为了称帝,哪朝哪代帝王没有史官相陪?实际上袁世凯虽促成国史馆的设立,但事实上并无开展实质性的修史工作,一度沦为袁世凯手中帮闲的工具,有名无实罢了。”

        蔡元培叹了一口气:“原本国史馆都是一些前清翰林院文人,已经是惹人非议,后来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国史馆更是受人抵制,原馆长王闿运也趁此辞去职务,帝制失败后,国史馆便顺理成章关闭。”

        听到这里,程诺有些不解道:“关闭再开就是了,修史本来就是件枯燥的事,只要底线不变,这点倒不必拘泥于过去。不过说到这里,似乎也跟我们社科院没什么关系吧?”

        蔡元培深深地看了程诺一眼:“前面没关系,到这里可就很有关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