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程诺的见解,陶行知若有所思,继续问道:“那么依程院长而言,若是眼下想振兴农村,该如何去做?”

        程诺沉思片刻,微笑道:“儒家推崇‘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泰西基督教也有言博爱精神,所以我的想法是深入民间,与农民共同生活,向农民学习,从他们所知开始,用他们已有来改造。

        不是装饰陈列,而是示范模型;不是零零碎碎,而是整个体系;不是枝枝节节,而是通盘筹划;不应迁就社会,而应改造社会;当然这些太过笼统,实际上在制定宏观方针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陶行知眼前一亮:“也就是说,程院长也支持在农村搞教育,用教育来支持乡村建设?”

        程诺摇摇头说道:“是双方的教育,也是双方的学习,应了解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利益诉求,要以对于民众有切身利益的问题为中心,教育的口号谁都会喊,罔顾实际需要,净搞虚的,只会把我们和人力的距离越推越远。”

        陶行知丝毫没有被这句话给打击到,兴趣更加浓厚:“我时常跟学生说,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的幸福,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

        这时的万籁鸣赶紧插了一句话:“对,程院长我可以证明,陶老师经常跟我们讲这个,并且陶老师还写了一幅对联,挂在自己办公室,内容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说罢,还指了指墙上,刚好那幅字画就挂在上面,恰好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想到这里,程诺也不禁好奇道:“不知陶先生是如何践行这一宗旨的?”

        陶行知斗志昂扬道:“中国乡村教育之所以没有实效,是因为教育与农业都是各干各的,不相闻问。教育没有农业,便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就失去了促进的媒介。

        倘有好的乡村学校深知选种、调肥、预防害虫之种种科学农业,作个中心机关,农业推广就有了根据地,所以第一教育与农业携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