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洽卿拍拍手,先让下人把饭菜清走,并让其上了一壶热茶:“眼下泰西各国溺于苦战,海上又有日耳曼舰艇游荡,海运十分困难,运费要比之前高上不少,这么多的物资整天花费不会太低。”

        虽然虞洽卿是个大买办,但这家伙也是位大孝子。在出门闯荡上海之前,他的母亲特意嘱咐他:“你到上海如果发了财,应该做些对家乡有实惠的事情,不要总想着自家日子好过。”

        发迹后的虞洽卿正像他母亲介绍的那样,回馈故里终生未歇,为家乡福利出力甚多,一生累计向他的故乡宁波共投入500万元用于家乡建设,涵盖办学校、建银行、修公路、通电话、创诊所等等。

        考虑到家乡靠海多滩涂,盛产棉花却出行不便,人民生活清苦,这位直接在当地建轮埠和轮船公司,初始目的便是将家乡的东西运出去。

        虽然他一手创办的三北轮船在开始阶段只有百吨小轮三艘,只行驶在长三角附近区域,可没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资本无心东顾,水运运价暴增。

        趁着这个时机虞洽卿的轮埠公司快速发展,短短数年间公司资本快速扩张至百万,相继购得几艘千吨级货轮,并将航线扩增至我国东部沿海的其他区域,一度可通往南洋,帮助虞洽卿成为我们国家最早的轮船大王。

        有这么一个历史背景,对方还明知故问,程诺瞬间明白,这是在等着自己开口去求他。

        到时候对方不仅能一分钱不出,还白拿救灾大义,甚至该拿的运费还能再涨上一笔,实在是一举三得。

        算盘打得这么响,程诺怎么可能如对方的意,嘴上也开始东拉西扯:“水运的问题,也是我一开始最担心的事,不过现在想想,反而不是件难事。”

        虞洽卿嘴角微微抽动,刚端起来的杯子又给放下了,不着声色道:“我听说美国着名学者特斯拉先生跟你私交甚好,莫不是美国公司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如此也是甚好,尽显两国友谊呐。”

        程诺摇摇头,故意卖着关子:“非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此时还是交给自己同胞比较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