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我看来,教育跟教育也是有区别的,相互之间不一定能匹配。”

        跟别的教育家不同,陶行知先生一生中似乎没有教出多少有名气的学生,就连他本人似乎也不怎么出名。

        这恰恰是他的伟大之处,与其说他是教育家,不如说他是一个社会改造家,一生中都在推广平民教育,努力让更多的人民子弟能上学,其教育实践早已深深扎根于最基层的社会。

        正因为这个原因,学生仅仅是最普通的工人和农民,他们的纪念和颂扬没有冠冕堂皇的辞藻,那些质朴真挚的语言也没有什么好的报章愿意刊载。

        而世人之所以频频能在网上记住那些知名教育家,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当时中国知名高校的校长,身居政学两界高位,声名煊赫,他们的学生往往也是人中精英,毕业后同样能跻身社会中上层阶级,掌握着社会舆论权。

        当这些人频频追颂他们的老师时,其名声也开始随着扩大,进而让这个社会所熟知。

        这种情况直到后世也是一样,在社会舆论上频频发声的“专家”,往往无法真正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万籁鸣就是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当教务长,帮助几个困难学生时,碰巧认识到的,赶上对方家道中落,他便伸出了一把手,两人的缘分便就此烙下。

        万籁鸣有些着急:“老师,是不是因为科学院还没办学校,才不肯答应的,我向科学院的同志们都打听了,眼下只是没有稳定的地盘,过了这段时间就开始提上议程了。你要是现在过去,刚好能拿住话语权,程教授一向是很放权的。”

        陶行知笑着摇摇头,反问道:“小万,你觉得是教人做一个人上人,还是教人做好一个普通人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