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范因再也不顾形象,直接扑了过去把稿纸抢了过来,双手颤抖着起来。

        之所以这么激动,一方面是因为范因在德国拿到数学博士学位后,跟着克罗内克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两人在此结下了深刻的友谊。对于这个猜想,克罗内克到死都没有证明出来,一直是个遗憾。为了帮老师完成这个理想,范因多年来一直在尝试证明,可似乎他的天赋都在数学教育上,至今为止未取得任何进展。如今猜想有可能证明,老师的遗愿似乎近在在眼前。

        另一方面,希尔伯特在世纪初提出来的二十三问吸引了全世界数学家的注意力,解开任何一个都能引起学术界的轰动,在范因看来,克罗内克青春之梦恰恰能为第十二问解题提供新的思想和新的工具,说不定顺着思路直捣黄龙,数学界就此进入新的篇章。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第十二问直到21世纪仍未解决。

        此外,范因还有一个更为隐秘的私人原因,他凭借这篇足以引起数学界轰动的论文,为杂志提供巨额的曝光度。

        为了防止看错,范因将手指放到字母下面,一字一句的开始点读:“设k是虚二次域,k的希尔伯特类域可由复乘法理论构作出来。k的任意分式理想a是复数区域c的格,从而决定......”

        为了防止出错,特意拿出铅笔和稿纸,按照论文思路一步步解题,可毕竟年纪大了,脸上的汗越来愈多,最后直接滴到了稿纸上。

        “维布伦,你把壁炉烧的那么热干什么,开一下窗户透透气。”

        “院长,这壁炉......好的,我这就去把窗户打开。”维布伦原本想说是你自己心急出的汗,跟壁炉可没关系,可想到面前这位可是老板,话还是少说一点的好。

        其实在范因来之前,维布伦就已经和别的编辑多次论证过了,都没有发现问题,确定猜想被解决后才敢拿给老板看,让他做最后的定夺。

        随着论文越读越快,范因使用的草纸也越来越多,最后直接被草纸淹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