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他,正站在一家卖鱼的摊子前,正和摊主沟通些什么。

        程诺这时候突然噗嗤一笑,没想到第一次与鲁勋先生见面的地点居然是集市上,手里还拎着一束笋干。

        文章归文章,生活上还是很接地气的。

        其实鲁勋先生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爱好者,要不然也不会将孔乙己的“茴香豆”刻画得如此传神,以至于直接代言了这款小菜。

        只不过在文字上,鲁勋先生刻意回避了自己热爱美食的爱好,将书中出现的美食描绘的很狰狞。

        就比如狂人日记中,蒸鱼的片段:

        “早上,我静坐了一会儿。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早上,我静坐了一会儿。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儿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它兜肚连肠地吐出了。是人,便把它兜肚连肠地吐出了。”

        如今看到作者本人在那认真的挑鱼,程诺不禁又笑了起来,不知道后面他吃鱼时会不会联想到自己写的片段。

        除此之外,鲁迅还特别喜欢吃竹笋,学生萧虹就曾在书中写道,每次去先生家都能听见铛铛的切笋声,时间长了刚到巷子就能知道又在做笋吃。

        后来日本人安冈氏借竹笋讽刺国人,鲁勋先生专门发表文章为竹笋正名,一时传为佳话。

        回过神来,程诺便看到鲁勋挑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鲤鱼,兴许是刚打上来没多久,在空中一个劲的扭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