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次王爷们到了地方上真的能抓出“肥羊”的话,那么国库好歹还能缓上一口气。万一什么都查不出来,到时候恐怕连水灾之后减租、减税都很难施行了。
本来第一次宣和帝要求大臣们捐钱、“自愿”削减俸禄的时候,大臣们还不觉得有什么。大家都当官这么多年了,手头如果没点银钱,如何度日?只是这一次宣和帝再提时,便也没人再先行开口抢这个所谓的“头功”了。
宣和帝等了等,自是没能等到大臣们大义凛然的声音,这就难免面露不悦起来。
朝臣们当然知道宣和帝想听什么,但是捐款一次、两次还行,可赈灾本来就是个无底洞,只要雨水不停,那他们捐的那点钱哪还能填得了这么大的空缺?!
就算此次的最终结果,还是要让朝臣们掏钱,但他们也要让宣和帝知道一下他们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不能老是因为国库空虚,就硬要让他们掏钱吧?!他们也是要养家糊口,削减俸禄不说,还要他们额外拿钱出来,这未免也太强人所难了。
墨珣的俸禄是按月发放,与此同时,等到了像越国公那个级别,府上的添个小厮啊,家丁什么的,那费用也都是由国家财政拨款的。
他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些事,等到领取俸禄那会儿,听到户部的人在核对他的俸禄金额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当官有这么多福利。心中暗道:不怪乎有那么多人削尖了头也要往官场上挤。
除了下人的费用由国家负责之外,有的时候户部还会给他们这些在京城做官的人发一些粮食,有时候是米,有的时候是肉,或者是以各种名义发放的补贴、布匹一类的东西。
总之,对于一个家庭,如果家中有人做了官,那就真的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原先墨珣还在石里乡时,因为年纪太小,银钱也不过手,所以他对这里的“钱”没什么概念。后来参加完了府试,墨珣想请住在同一间客栈的考生吃顿饭,都还要先问过阿莱……而他第一次遇上林醉那次,跟到了鎏语斋去给伦沄岚买首饰,也因为阿莱说价格太高才空手而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