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琅琊城中有一广袖儒衫的俊俏少年郎,低眉敛眸品着杯中的粗茶,对面髭髯柔顺茂密的中年人面露焦躁,五指紧紧抓着茶杯,不停转动着茶杯直到茶水冰冷都一口都没喝。

        中年人时不时朝街道张望两眼,见没看到想找的人又收回目光,他焦急地对着对面少年郎说道,“老师,在这里真的可以等到他吗?”

        两人之间的称呼令人侧目。

        但少年郎恍若未闻,只是平淡地品着茶,“静心凝神,这般浮躁可不像你。”

        他也不想这般躁动,中年人欲哭无泪地想到,只要一想到今天是为了见谁,他就做不到如平日那般冷静。恨不得现在就离开琅琊、不对应该直接离开徐州,去一个那人短时间内追不到的地方去!

        他们这些寻仙问道的人间修行者,在修行之路上有两个大关,一个是引气入体真正进入仙途,一个是闭门修仙不得让守关人知道自己的存在。

        ——上一个修行者偏要跑去当时的皇帝陛下面前讨要封赏,做到了许多修行者做不到的名满八荒,然后被守关人活活淹死在了奔腾的洋流中。

        有了这个先例,之后的修行者都夹头收尾,生怕成了下一个倒霉蛋。中年人也是如此,在自己的小道观里读经修道,偶尔下山以符水治病赚取微薄的功德,与那四海游玩声名远扬的左慈比起来,中年人觉得自己真的很本分。

        就是这样,他的名字仍被那守关人知道,甚至不远千里从衮州而来。

        幸而他的师父已入仙籍,又与守关人相识,师父允诺会与守关人一聊,只要自己不惹事生非便放任自己在人间修行,待百年后随师父上天庭继续修行一道。

        “来了。”少年郎突然开口。

        茶摊外的街道上站着一名青衣玉冠的青年,腰坠白玉摆绣流云,青丝垂落白带隐没。青年左手肘间挎着一根玉竿,玉竿前头成钩状似是之前挂了什么东西,右手牵着五六岁大的男童,男孩好奇的目光在周围逡巡,似乎在寻找是谁能让青年背着他人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