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8、90年代便早早成名,代表作好几部,属于如今导演圈子里的大前辈。
当然,前辈归前辈,他的声势到底不如前几年,毕竟这几年电影圈靠观众投票,纵然新导演们被这些老牌导演看不惯,只要观众乐意买票,资本便乐意给新导演们投资。
相较之下,老牌导演的定位就有些尴尬了。
江湖地位是有,奖项也有那么几个,早年间闯欧闯美虽说没能成功,到底在海外电影圈留下了一段佳话。
唯独一点比较尴尬——观众不买账。
他们极力向商业靠拢,商业化又不如新崛起的导演们彻底,文艺嘛,他们擅长的是他们那个年代的创伤,挑不起当下观众的认同感。
《识骨之途》刚火不久,张治珍就当着不少记者的面夸赞过陆煦,表示以后有机会想和陆煦合作。
最近《尸声》刚火,又有记者问起这个话题,张治珍便笑呵呵道:“肯定是想合作的,我新电影里有个角色挺适合陆煦,和他这种优秀的年轻演员合作,我们也能了解当下观众所想,共同进步。”
记者们不由激动了起来。
《尸声》热度破15000的时候,就有人猜,陆煦恐怕要去拍电影了。
对剧圈小生而言,拍电影是件相当光荣的事——若非出道起就在电影圈打拼,从电视剧圈转身进入电影圈的,必然都是公认的一线小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