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风吹到叶盏耳朵里,她一概不理:“我制酒精就是为了救人,自然是能让越多穷人用上越好。”

        这话被好事者传了出去,百姓们称赞,将酒精起了个跟“盏酿”类似的名字——“盏药”。

        名气传出去后,居然又来了更多官员来宓家酒楼消费。

        原来时下官员们大都悲天悯人、慈怀百姓,觉得叶盏这种一心为民的行为有尧舜之风,所以都好奇要来瞧瞧这位奇女子。

        宓家酒楼受此恩惠,生意又大大兴旺了一把,叫那些嫉妒的人再次咋舌:怎么叶盏变着法子都能赚到钱?

        酒精售价低廉,近乎成本价,人人都当叶盏是赔本赚吆喝,谁知她居然也能反败为胜。

        想起从前叶盏在人人都不看好的郊野开酒楼开成大酒楼的往事,越琢磨越觉得邪乎:叶盏莫非真的有几份运气在身上?

        闲聊时提及此事,再回忆从前跟着叶盏买店买院的老板都赚了一笔,这下都肃然起敬。

        而且每个人心里都暗暗下定决心:下回叶盏做什么他们也要步步紧跟,说不定也能跟着发财呢!

        于是各个都盯紧了叶盏的动静,生怕错过下一个财富风口。

        果然叶盏不久就有了新的动态,那些人纷纷打听,等打听到具体内容后又都傻了眼——叶盏居然要开一家女私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