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成为晋陵人也有了一段时间,她继承了原身关于农村生活的记忆,又从报纸和同学们的闲聊中努力地了解着城市。
应该说,现在的林思危对当下的环境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形成了自己的判断。
粮校的实践中心,是她发现的第一个可供发展的机会。
林思危道:“吴老师,我是从农村来的。农村这两年恢复了赶集,你知道吗?”
吴山海也有亲戚在农村,亲戚们过年来城里走动,也提起过农村的集市。在那些特殊的岁月里,私人买卖被严格禁止,但这两年政策松动,赶集这个自古以来的风俗又卷土重来,甚至在某些地方还搞得红红火火。
“我听说过,家里养的鸡鸭,下的鸡蛋鸭蛋,河里摸的菱角,自己做的棉鞋,好像东西还挺齐全。是不是每个月都有。”
林思危道:“我们那边镇上一个月都有两次了。我去过几次,现在不止卖自家产的,也有人偷偷从别处搞些物资去卖,剪刀,锤子,老虎钳,门锁插销……我都见过。”
吴山海顿时领会:“你的意思是……”
可随即他又笑着摇头:“这怕是不成,一来农村的集市太远了,二来卖出的钱也没法入账,咱们没有独立账户。”
又回到了校办工厂的身份问题上。
林思危却有办法:“政策嘛总是慢慢松动的,校办工厂早晚可以重启,而且也一直没有消失啊,我知道外地还是有几家校办工厂的。要是以后校办工厂又能搞了,咱们这个实践中心别说做点锤子螺母,就是造饮料造酒造酱油,也完全可以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