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王朝消息灵通的人家都知道,九皇子生母乃是一末等宫婢,当年因宫廷倾轧,被不慎中招的今上拿来解毒,不顾脸面地在御花园里宠幸,原说要立刻鸠杀,万幸今上当时忙着秋后算账,清算一众图谋不轨的叛臣贼子,一来二去耽搁下来,再要下旨时,那宫婢已被诊出怀有身孕。

        后来,那苦命宫婢惨痛一夜,产下七皇子,紧接着就咽了气。

        末等宫婢不算精贵,平常什么脏活累活都干,力气比太监不遑多让,怎么生孩子时,说去就去了?这事透着蹊跷,顾忌到今上暧昧不清的态度,无人敢深究。

        再说那宫婢姿色平平,身家也不显,否则也不会一入宫就被派去做最辛苦的活计。她这一死,倒是干干净净,不留丁点痕迹。

        只苦了九皇子,今上自觉此事实乃生平大辱,一直有意避讳,他后宫环肥燕瘦,一群莺莺燕燕,膝下自然不缺子嗣,所以即便九皇子是其亲生骨肉,也只是不咸不淡的晾着,训斥打骂,更是司空见惯。一个“又”字,当真用得恰如其分。

        因此种种,哪怕是平常只关心诗书,向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张启贤也略有耳闻,感慨道:“那位不喜欢九皇子,天下皆知,算得什么新闻?”

        那塾师笑道:“这你们就不懂了,圣人此番指责九皇子荒废学业,文采平庸,让他务必昼夜苦读,涤荡心尘。”

        白檀心中一动,联系到今日山长反常举动,道:“你的意思是,九皇子驾临白鹤书院?”

        那塾师别有深意地笑了。

        要说求学问道,皇宫大内自有国子监,能在其中占得一官半职的,个个都是饱学之士,昔年金銮唱第,泰半都是一甲,最次也是二甲,若是三甲“同进士出身”,进了国子监的门,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