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每逢佳节,简氏毫无例外地要耍些手段,旁敲侧击地暗示他将司承礼传召回来,司承砚每每嗤之以鼻,今年却好心情地点头同意了。

        “既然如此,让人护送敦亲王回京就是了。”司承砚慢悠悠地扔下一句话,兴致勃勃地看向表情各异的众人,迎着或疑惑不解,或不敢置信的视线,云淡风轻地说道:“朕马上就要大婚了,做弟弟的,自该喝上一杯喜酒。”

        大婚?!

        司承砚一言既出,满堂皆惊,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无人敢轻易开口。

        先帝临终前念及司承砚年幼,曾留下四位大臣辅佐朝政,之前司承砚日趋成熟,未尝没有彻底铲除异己,生杀予夺决于一人的野心,若得如此,施展抱负,匡扶天下,该是何等恣意!

        然而司承砚虽然不愿再做傀儡天子,任人操纵,但大齐历朝历代沿袭下来的规矩,皇帝大婚之后方可完全亲政。

        为了保住权势地位,迎娶一个未曾谋面,话不投机的高门贵子,天天相对两厌,还要忍受对方娘家盘剥,应付四方试探,甚至连枕边人都要日夜防备,这样的生活,司承砚想想都觉得反胃。

        何况,若是开此先例,其他朝臣必然争抢着往后宫里塞人,以图稳固家族地位。届时,偌大后宫人人拉党结派,攀高踩低,俨然另一个朝堂。

        司承砚是想要掌控群臣不假,但还不屑于用如此下作方式。

        因此,之前尽管有大臣接二连三地上奏,祈求他充实后宫,早日开枝散叶,巩固国本,但都被司承砚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须知就在不久前,魏阁老就曾上书,奏请皇上早日成婚,言道:“圣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陛下加冠之年,后宫中尚无侍君,亦无后代,为江山社稷着想,恳请陛下充实后宫,绵延子嗣。”且顺势推举了几位名门望族家的哥儿,据说不但个个面如冠玉,秀色可餐,还精通琴棋书画,才艺出众。家世更是不消说,父兄等人在繁都,乃至整个大齐朝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