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是办妥了,奔波半日两人上国营饭店填饱肚子,接着赶往供销社,孙荣就带了一双鞋,他脚码比褚归的大比贺岱岳的小,没有换着穿的,褚归打算给他另外买一双。
年尾供销社的备货量充足了许多,与之相应的是更为拥挤的人潮,褚归在服装区看到了不少新样式,他向来是不缺衣服穿的,但仍然停下了步子,指着墙上的一件深灰色呢大衣询问售货员能否取下来看看。
“当然可以,您稍等。”售货员笑盈盈地取来呢大衣,那呢大衣是少见的长版,她对折着搭在胳膊上,依旧垂落至膝盖,“这是我们从首都进的货,上好的毛呢料子,您摸摸,是不是特别扎实,冬天穿绝对暖
和。”
褚归摸着呢大衣的袖子嗯了声,没揭穿售货员话里的漏洞,谁要是大冬天穿它在街上溜达,准会被冻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受地域与工业经济条件限制,毛纺织品价格昂贵,并且购买凭的不是布料而是工业券,因此堪称奢侈的呢大衣出现在一个资源贫瘠、消费力低下的小县城本身就不合理。
但售货员既然敢明目张胆地售卖,证明它的来源经得起追究,褚归不欲深思,拎着衣服挨着贺岱岳的肩线比了比:“能试穿吗?”
“能!”售货员吹捧的话不要钱地往外冒,“您朋友个子高,长得又精神,穿上一定好看。”
售货员卖力地推销着,知晓内情的她免不了心虚,睁眼对着衣服料,频繁地用余光打量褚归的脸色,以揣摩他们的态度。
“穿上试试。”褚归递过衣服,让贺岱岳脱了旧外套给他拿着。
见褚归为自己买新衣,贺岱岳心里是高兴的,他碰了碰呢大衣,转手将其还给售货员:“我成天干粗活,好衣服穿我身上都糟蹋了,麻烦你找个他穿的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