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山的时长为两天,清早上山,次日下山。杨朗与贺代光是如何说服家里人的贺岱岳不在乎,反正直到进山前夜,没人跑来跟他说扫兴的话。

        这次上山的主要目的是探路而非打猎,贺岱岳带了两天的干粮,装满水的水壶、火柴、砍刀、驱蚊香等等,零零散散装满了一个背包。

        杨朗他们三个跟贺岱岳的打扮差不多,褚归的负重贺岱岳替他背了,他带好土枪便是。

        天微微亮,五人在杨桂平他们的目送下上了山,贺岱岳打头开路,杨朗第一,中间是褚归,铁蛋爸、贺代光依次在后。

        “我再强调一遍,土枪上了弹枪口不能对准人,如果走失在原地等待,别随意乱走。”

        贺岱岳的lie枪背在身前,站直训话的模样令褚归有片刻失神,似乎看到了另一个贺岱岳。

        杨朗三人异口同声地应了,紧张与激动交杂,化为溢出眼底的跃跃欲试。

        外围的山村里人经常光顾,走着并不费劲,褚归如同行走的药草大全,眼里望见什么药材,脑海自动浮现出对应的信息。荨麻,味苦、辛,性温,全株可入药,有小毒,祛风定惊,可治疗……

        龙葵、车前草、苍耳子,爬了几十米的海拔,褚归看见的药材已不下十种。贺岱岳时不时回头确认后面的情况,上山的路与出村的路是两码事,走起来要麻烦许多。

        论山里有哪些药材、对应的功效是什么,村里人没一个答得上来,但要说山里啥能吃啥不能吃,他们能挨个认得明明白白。

        “闹**的那三年,山上能吃的几乎被我们吃光了,要不是饿得实在没力气,我们估计能翻到更里面的山头。”

        切身经历过的人心里无不留下了阴影,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的,杨朗给褚归讲当时的艰难,“天天死人,睁眼闭眼想的全是上哪找吃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